发布时间:2016-02-17 浏览次数:278

虹野:教育怎么变成了教学?(一)

文/虹野  来源:搜狐教育

  在BBC中英教学模式中,国内大致有三种声音,一种是中国教育完胜英国教育,还有一种声音中国教育并没有英国好,因为中国的教育太注重分数,重复性的训练得到的高分并没有什么说服力;还有一种声音两种教育各有优劣,需要互补。

  当我们在为中英两种教育优劣争辩之时,我认为,二者并不是一个层面的概念。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已经把教育给窄化成为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教育的效果本身就不具有可比性。

  课堂教学的效果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衡量,但是教育的效果却难以短期内评价和衡量,甚至教育的效果也不是一位老师能够实现的。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历来我们国家对于教育都非常重视,民国时期的“教育救国”,改革后的“科教兴国”,无不彰显教育的重要性。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我们的高考是为了选拔人才,总的来看,我们的教育并不是一种普惠性质的教育,而是充满了功利性的教育。

  即便是充满了功利性的教育,哪怕是过去的私塾都不会仅仅传授知识。教育,首要的是人。当前教育的问题是教育中没有人的元素,我们更加看重的是分数。我们的教育中不会考虑学生的思维、道德、情感情绪、好奇心、尊严等等分数之外的东西,甚至给其扼杀掉。这就是我们的应试教育,教育变成了教学。

  懂得教育的教师是非常多的,当我们使用教育理论进行教学的时候,很多人还在坚持着自己的理念,可是能坚持下去的有多少呢?钱理群教授坚持不下去了,应试教育下没有谁能避免把“教育异化为课堂教学”。这不是因个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可以说,我们每个教师都在做着“杀鸡取卵”的事情,都在为短期的分数(教学效果)而扼杀掉了学生的未来。

  或许不少老师认为我是危言耸听,甚至认为是抹黑老师。但是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进行理解。

  第一个维度是教育的标准化和学生个性化差异的矛盾。

  中国和英国最大的区别是中国只有一个教学大纲。在英国做教学实验的中国教师说,“在英国,老师用不同的教学大纲去应付不同的学生,但在中国,就只有一个教学大纲,要么适应,要么淘汰。在中国,你只有努力去追上课程进度。”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根据大纲安排自己的教学进度,同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几乎都是一样的。我们的教师为了在统一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则必须忽视掉学生的个性差异,忽视掉孩子的家庭背景、忽视掉学生的思维方式、忽视掉学生的情绪情感、人格尊严、独立观点和好奇心。但是,不考虑学生个性差异的教育还是教育吗?当前被诟病的同质化教育何尝不是标准化教学的产物呢?

  教师在标准化教育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呢?显然就是维持教学进度的顺利完成。所以我们要强调纪律,强调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学习同样的知识,并要求他们一定学会。

  而校长在标准化教育中又起到什么作用呢?显然是监督教师是否按照标准完成教学任务。至于怎么完成的,那就是白猫黑猫抓着老鼠就是好猫了。正是如此,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定量教学任务的最佳方式就变成了死记硬背。固然灌输式教学广为诟病,但是在标准化教育唯分数论中却被广泛应用。谈起应试教育则比是灌输式教学,灌输式教学几乎等价于应试教育了。重复训练则是提高分数又一大法宝。

  我们教师肯定都知道灌输式教学和重复训练都是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是基于动物实验提出来的,很少考虑到人的理解的作用和个人主观能动性,更没有考虑到人的社会性。

  在标准化的教育中,广大教师用灌输法和重复训练的方式进行应试教育,不仅仅学生是受害者,教师也是其中的受害者。学生在其成长阶段,被灌输了许多和实际社会脱离的知识,并被长期重复训练,学生人格、思维、情感、尊严等方面在教育中几乎很少涉及到。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也很少考虑自己的双专业属性,也很少考虑教育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以至于现在很多人诟病教师教学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可以说在应试教育下,教师丧失了自我发展的必要和意义,甚至说,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会有不少教师无法进行正常的教育教学。

  或许不少老师发现我在谈论教育标准化的时候总是谈到应试教育,这是因为教育标准化是应试教育实现的前提。只有统一标准下,应试教育才能得到实现。

  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或许不少人会认为学校标准化建设是个好事,甚至有不少人认为标准化建设不能止步于硬件标准,还要软件的标准建设。对于提高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和师资建设,我认为是一件好事,但教育标准化程度越高,应试教育程度也就会越高,教育同质化程度也就越高,学生的个性差异化就会越小。

  或许有教师会认为教育标准化既然有这么多弊端,为什么国家还会不遗余力的推动标准化呢?

  这里事实上是“管理”和“教育”两个领域的碰撞,国家办学,采用统一的大纲、统一的师资标记、统一的课程内容、统一的评分标准对下属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管理会更有效率。这里不谈论国家层面的问题,我们可以放到学校以及班级层次来看待,有了标准化的课程,统一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体系,校长只需要调整“分数”这个变量,就可以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管理甚至控制。而教师对学生也是如此,我们各种各样的教学改革,有多少是深入到学生认知层面和课程层面的?大多是改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方式,与其说是教学改革,倒不如说是课堂纪律和课堂学生管理改革。包括我们教师在提高所谓的教学质量的时候,大多也都是在提高课堂管理效率而已。甚至教师在教学中总结出来了许多“好学生”、“差学生”和“中等生”的教学方法,以便提高教学的效率,却很少具体分析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正是管理的高效性容易抹掉教育中人的特性,即便是教师也会经常用管理的方法进行教育。

  标准化是提高管理效率的必要条件,分数是教育管理的最有效的“变量”,在标准化的前提下用分数进行教育管理,就形成了今天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不是教师和学生的事情,同样也不是教与学的问题。

  应试教育可以说是管理的有序性、高效性与教育的复杂性博弈的结果,也是教育标准化和个人差异性博弈的结果。很多教育学者也都提出了应试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教育行政化的问题。

  正是教育标准化和个人差异性的矛盾,管理有序性和教育复杂性的矛盾,复杂的教育就逐渐变成了简单的课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也就变成了提高教学质量。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